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集锦9篇

adminadmin 02-06 124 阅读 0 评论

  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范文1

  一、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总体体育消费水平仍然较低,年平均购买水平多集中在300元以下,而且是以耐用品为主;大学生体育实物消费水平明显高于体育劳务消费水平,体育实物消费与体育劳务消费的比例存在明显的失衡现象。以沈阳市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情况为例:在沈阳市大学生中,有38.4%的大学生进行过100元以下的体育消费;34.4%的大学生进行过100元~300元之间的体育消费;仅有14.5%和10.6%的大学生分别进行过300元~500元之间和500元以上的体育消费。在体育消费结构方面,沈阳市大学生参加实物型体育消费(包括运动服装、健身器材、体育图书)的总支出明显高于参加非实物型体育消费(包括体育健身娱乐活动、观看体育比赛和表演)的总支出。在体育实物消费过程中,运动服装的消费占总支出的43.5%、体育健身器材的消费占总支出的15.3%、体育图书音像制品的消费占总支出的9.07%。然而,在非实物型体育消费过程中,观看体育比赛、表演的门票花费占总支出的7.81%,体育健身的消费占总支出的18.42%。这说明高校学生对体育的投入以购买实物型消费资料为主。

  就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心理而言,目前我国大学生进行非实物型体育消费的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形体健美、社会交往、缓解压力;进行实物型体育消费的动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求实、求廉、求便与求新、求美、求名动机并存的特点。近些年,尽管“花钱买健康”的体育观念已经基本得到大学生的认可,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个人消费心理和外部环境等因素,多数大学生仍然不愿意把更多的钱投资在体育上。

  二、提高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对策

  1.通过作用于大学生的心理以促进其进行体育消费的对策

  体育消费心理是指人们在购买或使用体育实物型产品与体育劳务型产品以满足自身体育需求的消费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调节、控制自身消费行为的心理现象。本文主要基于态度、动机和购后满意度三个方面来从大学生心理层面研究促进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对策。

  (1)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体育消费态度的对策

  消费态度改变的意义在于增强消费者的积极态度,推动消费者的购买活动。为此,我们需要调动大学生积极的消费态度。积极的体育消费态度是高校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充分条件,所以在高校学生体育消费态度的转变与引导上要尽量做到多渠道、多视角,从整体上改变其对体育消费的看法。根据消费者行为学理论,本文认为,要促进大学生产生积极的体育消费态度必须从实际入手做好以工作:第一,通过详细的市场调查确定大学生对特定体育产品的态度,从而使广告的产品信息能够创造一种“心情”,与大学生共同分享,以提高他们采取行动的可能性。个人的态度是概念、信息、习惯及动机的组合,受实际经验而改变,广告推销的目的正是要使这种组合发生改变。在行销时,体育产业部门必须确定大学生消费群体对特定体育产品的态度;若他们对体育产品产生不良印象时,则应致力于怎样使他们改变原来的态度。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个人希望认识及感觉因素能够保持一致,只要改变个人的认识或感觉因素,则个人的态度就会发生改变。所以,能够与大学生消费者“心情”产生共鸣的体育产品信息就会提高他们采取行动的可能性。第二,向大学生宣传“健康理念”,使他们认识到健康不仅指身体上的强壮而且还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而体育锻炼的生理功效和心理功效恰恰能满足大学生的健康需要。第三,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投资”的认知程度,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劳务消费水平,缓解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明显失衡的现象。第四,针对大学生的求新动机,鼓励大学生参与、尝试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或产品,为进一步扩大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2)激发大学生产生体育消费动机的对策

  根据动机的定义我们可知,动机可以引起个人的行为,并且使得该行为指向某一特定的目标。本文主要以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的认知理论为依据,提出一些对应的激发大学生产生体育消费动机的对策。这一理论用诱发力、期望和力的概念构成人类动机作用模式。弗洛姆认为,个人想要进行某种行为活动的力是一切成果的诱发力及由于完成这些成果而同时产生的期望强度综合作用的结果。用公式表示就是:

  其中,Fi表示进行i行为活动的力;Vj表示j成果所具有的诱发力;Eij表示i行为是由j成果所产生的期望强度。这里诱发力V是对特定成果的情绪指向,意味着个人对特定成果爱好的强度,期望E是预测特定行为在形成特定结果时的信念。运用这一理论来理解大学生体育消费群体的行为。据此,在大学生产生体育行为之前,应该采取下面一些措施来诱发大学生产生体育消费的动机,进而促使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第一,提高体育消费品的质量;针对大学生的特点,适度定价。满足大学生消费者的求实、求廉的动机。第二,针对大学生消遣娱乐的动机,鼓励大学生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第三,针对大学生的求新动机,做好新兴体育项目与产品的宣传与开发工作。

  (3)最大限度提升大学生的满意度

  根据消费者行为学理论,顾客的满意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为顾客所提供的让渡价值,这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通过改进产品价值、服务价值、员工价值和形象价值,来提高产品的总价值。二是通过服务与销售网络系统,减少顾客购买产品的时间成本、货币成本、精神与体力消耗,从而降低总成本。

  体育产业的发展依赖于体育消费者满意度的实现,只有不断地满足大学生体育消费者的需求,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才能不断地发展和壮大。根据消费者行为学理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提高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满意程度:第一,对体育产业部门进行规范化管理。这样既能提高体育产业部门的工作效率,又能逐步建立体育企业的良好形象。第二,通过科技创新、丰富体育产品的品种、提高体育产品的质量,以及提供服务等最大限度地增加体育产品的附加值。第三,逐步完善销售与服务网络系统,减少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时间成本、货币成本,以及精力的消耗,从而降低总成本,增加顾客的让渡价值。

  2.通过改善外部环境以促进其进行体育消费的对策

  外部环境与消费者心理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决定着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外部环境同样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关键要素,它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或阻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作用,有时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本文主要从搞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加强与完善体育市场管理,加大对校内体育场馆的投资和建设力度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通过改善外部环境以促进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

  (1)搞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根据消费行为学理论,校园文化属于亚文化的范畴,是指不占主流的或某一局部的文化现象。一种亚文化可以代表一种生活方式,它不仅包括与主体文化共通的价值观念,还包括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每个亚文化群体都有自身的某些生活行为方式,成员往往与其发生认同。一般认为,亚文化对其成员的影响比主流文化还要强,它赋予个人一种可以辨别出来的身份。因此,在对文化与消费心理的研究中,主要是研究亚文化对消费心理及行为的影响。

  据调查,校园体育文化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关键要素,搞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提高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提出下面一些对策,来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第一,定期开展体育知识讲座、体育摄影展览会以及体育论坛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体育,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文化建设。第二,针对大学生喜欢户外活动的特点,多开展一些户外体育健身活动。第三,组织大学生观看大型的体育赛事,并且定期的组织各种体育项目的比赛,调动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加强与完善体育市场管理

  在一项有关大学生体育消费权益问题的调查中,有近5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消费者权益受过侵害,大部分学生认为体育消费市场比较混乱。这就需要加强与完善体育市场的管理,规范体育市场的秩序。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做好下面几个工作。第一,必须加强依法治体的实施力度,营造一个具有公平、公正竞争环境的体育市场。第二,要提高现有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管理素质,引进新型管理人才。第三,建立体育健身评价、调整、创新与服务体系。第四,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而言,落在实处。

  (3)加大对校内体育场馆的投资和建设力度

  目前,高校体育场馆的数量仍然存在着明显不足的现象。校内体育场馆的缺乏是阻碍大学生进行劳务型体育消费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提高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就必不可少地要扫除场馆设施不足的障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主要提出下面几个对策:第一,提高高校有关领导对体育的认知程度,体育场馆不仅仅是一种福利设施,通过成功的市场化运作它也可以为学校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第二,高校应该把体育场馆纳入学校建设规划,加大对体育场馆的投资力度。第三,加大对体育场馆的经营和管理,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收费标准。

  参考文献:

  [1]张辉等:大学生体育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调查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3

  [2]王长征等:消费者行为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

  [3]黄各非:消费者行为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

  [4]冯丽云:营销心理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1

  [5]程士安:消费者洞察[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

  [6]何敏学等: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J],体育学刊,2004.3

  [7]王莉华等: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及行为的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4.2

  [8]李萍等:浅析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及行为特征[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

  [9]李朝晖等:四川省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结构的统计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4.9

  [10]高玉敏:华北区高校学生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生论文

  [11]丁锋等:关于南京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6

  [12]李卫国等:广东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2002.5

  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范文2

  关键词:高校;学生体育;消费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6-0100-03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Consumption

  WANG Yao-do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By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questionnaire,interview and some theories including consumption behavior,psychology and sociology,the paper researched the current situation,motivation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sports consumption,in order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sports consumption,so as to provide strategic polic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orts industry and sports market.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ents; consumer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用于体育活动方面的消费支出[1],包括体育用品、体育场馆设施的使用、体育服装、观看体育比赛甚至参加体育旅游等方面的消费,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它被纳入市场体系与进程之中,从而催生出体育产业,构筑了体育市场,是一种自主的货币化选择行为。

  当前高校的大学生群体是现今开展体育活动的主群体之一,必将成为未来城市生活的主要成员和体育消费的主流[3]。因此他们的体育消费特征会影响体育消费行为的取向,直接关系到体育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演替进程。本文主要运用消费者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对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动机、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研究[4],了解他们的体育消费特征,从而更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策略方针,最终促进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在研究对象的抽取上采用简单随机抽样[5]的方法,为增加其普遍性和代表性,在全国三十余省市一百所高校中随机抽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四川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中国海洋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农业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等一百所高校,在各高校不同年级中分别抽取三十名学生进行体育消费指标的调查。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综述法 以“体育消费”、“消费特征”等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检索文献,作为本文的参考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国各省市随机抽取高校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在问卷内容中的设计过程中既参考了相关论文的调查问卷,又针对本论文所要调查研究的具体问题进行编制。整体设计遵循了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并在问卷发放前请26位专家对问卷设计进行了效度检验,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对全国各个省市的一百所高校的12 0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回收问卷10 360份,回收率86.3%,有效问卷9 870份,剔除无效问卷490份。为确保问卷结果的可信度,本调查采用了重测法[6]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对500名高校学生进行了两次测试,相隔时间为14 d,经计算,再测系数r=0.862,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样本数量及问卷回收率符合统计学和社会学分析的要求。

  1.2.3 访谈法 本人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面对面、一对一的访问调查,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此外,还与部分体育老师进行了当面访谈。

  1.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2.0软件对两轮专家问卷以及全国各省市高校学生9 870份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高校大学生中有86.79%的学生认为体育消费作为一种消费形式是有价值的,5.89%的学生认为无所谓,7.32%的学生认为没有价值,其中来自经济发达地区和家庭收入较高的学生赞同体育消费比例大大高于非经济发达地区生源的学生。另外,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总体消费水平还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体育消费月平均额度在50元以下的学生比例为67.64%,占大多数,而在200元以上的学生仅占3.75%。在消费结构的实物表现形式来看,受传统文化和经济条件的影响,除体育服装为必需品占98.76%,现阶段大学生在体育消费方面主要是选择无偿或低偿消费为主[7],例如购买体育杂志、图书(47.21%),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意向和实际消费水平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表明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较强,而实际消费能力与他们的消费要求差距较大,另一方面说明,大学生体育消费需要体育教师进行引导,帮助他们选择最合适的体育商品。

  另外,据统计,在对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变化趋势的调查上看,96.59%的学生选择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增加对体育消费的投入,其中选择增加对健身房及其他培训机构的投入的学生占71.32%,增加对体育的投入的学生占59.63%;增加对欣赏各种体育竞赛表演、观看体育展览的投入的学生占50.29%;增加对健身运动器材投入的学生占33.85%。这也说明了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市场潜力极大,因为学生消费群体不仅仅是他们自身的直接消费群体,同时也可以影响他们的家人、朋友,更是未来的市场消费者的主体,如此巨大的商机值得任何企业做好营销战略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2.2 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 体育消费动机是指消费者在体育消费过程中的内在动力,属于意识范畴[8]。大学生受社会、校园文化和环境因素影响,体育消费动机呈多样性。从具体动机来看,主要集中在健身需求和娱乐消遣上,所占比例分别为81.82%和65.19%。也有部分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是审美时尚(30.74%),其主要原因是健美身材和明星效应。另外,实物需求(57.93%)也占很大比重,理性消费的同时也不排除炫耀性消费心理[9]。

  2.3 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内容及影响因素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体育消费内容主要以实物性消费为主, 劳务性消费所占比重较低, 消费主要内容依次是:购买体育服装占98.76%、购买体育杂志、图书占47.21%、健身培训机构占23.59%、购置运动器械占6.87%、观赏体育比赛占5.26%和体育占4.30%。如表3所示,促进体育消费的主观积极因素主要有对体育感兴趣(91.49%)和精神愉快(86.52%),客观积极因素主要在资金收入方面,包括家庭条件优越和自己的收入。基本所有的学生都选择了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追加体育消费方面的资金投入,其中投入方面健身房及培训机构的比例高达73.96%,体育表演和体育杂志等方面分别占51.43%和42.61%。结果显示,体育消费方面的潜在市场前景很广阔[10],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意识较强但实际消费水平跟不上,他们的实际消费能力与理想消费要求差距较大。

  在体育消费的主观消极因素中,大学生的选项比较平均,其中不满足“物美价廉”的消费原则所占比例较大,为50.73%;而客观消极因素中场地器材缺乏、不足所占比例最大,为71.59%,其次为体育消费价格过高。这说明不仅仅是资金问题在制约着体育消费,近一步完善高校内部体育场馆设施也十分重要。

  3 结论与建议

  1)加强体育消费观念的宣传和引导,减少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盲目性[11],避免攀比炫耀的不良现象,培养良好的体育消费习惯,帮助高校学生合理利用有限的资金。

  2)积极开发高校体育市场资源,增强高校体育产业造血功能,为大学生创造体育消费条件。开发适应高校学生消费能力的体育市场,尤其是中低档的体育消费场所[12],提供多样化的体育产品和服务。

  3)从高校内部加大体育设施的资金投入,改善场地、场馆条件。充分利用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对学生进行体育消费指导和开办各种不同类型的培训班[13]指导学生的体育实践。

  4)体育兴趣、参与程度、体育消费品价格也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消费品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14]。加强正确的舆论和宣传,充分运用互联网、校园广播传播信息和科学体育锻炼知识[15],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促进体育消费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建华.消费心理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4.

  [2] 程士安.消费者洞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

  [3] 冯丽云.营销心理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1.

  [4] 黄各非.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

  [5] 李萍,等.浅析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及行为特征[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

  [6] 张辉等.大学生体育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调查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3.

  [7] 王莉华,等.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及行为的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4,2.

  [8] 尹世杰.消费经济学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

  [5] 胡军,等.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的必要性与必然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1.

  [6] 宋晓东.论影响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

  [7] 郑贺,李学武.学生体育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1).

  [8] 鞠成军,廉俊颖,张孔均,等.美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启示[J].体育学刊,2003(2).

  [9] 丁锋,等.关于南京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6).

  [10] 何敏学,等.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J].体育学刊,2004(3).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11] 王长征,等.消费者行为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

  [12] 高玉敏.华北区高校学生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生论文.

  [13] 李卫国,等.广东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2002.5.

  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范文3

  【关 键 词】消费教育;消费观念;消费行为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5-0077-02

  消费是人类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之一,活动过程以货币为纽带,通过利用客体——消费品(包括物质消费品与精神消费品)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经济行为。因为消费属于主观践之于客观的活动,包括两个基本层面:观念层面和行为层面,所以消费关联的因素非常多,大体可分为消费倾向、消费方式、消费影响三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与商品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广大中小学生或是主动或是被动地渐渐汇聚成消费大军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消费教育及相关研究却没有及时跟进,发挥系统性培养与引领作用。认真开展消费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对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 中小学生在消费教育上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消费教育观念不科学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消费教育主要源于家庭教育,都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口传身授,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又由于家长文化层次与文化结构等因素的制约,相当大一部分家庭的消费教育观念不够科学。有的家庭将消费教育缩化为花钱教育;有的家庭将消费教育泛化为行为教育;有的家庭把放开手脚,默认甚至怂恿孩子高消费当做是对孩子精神生活照顾不周的补偿;有的家庭把孩子自行支配钱财看做洪水猛兽,严格控制孩子的消费行为。这些行为观念从一开始就是方向上的错误,从根本上误导了孩子后续理财能力的发展方向。

  (二)学校消费教育地位边缘化

  学校是人接受教育的应然主体,然而在消费教育领域,学校地位十分尴尬,同时消费教育在中小学校的地位也十分窘困。首先,虽然素质教育提倡多年,但是应试教育的劲头却丝毫没有减弱,反而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着教育的方方面面,学校在很多时候都是被牵着鼻子走。学校无暇开设文化课以外更多的素质教育类课程,同时社会也不认可学校规模化地开设文化课以外的课程。其次,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消费、理财类相关课程,也难免流于形式,因为很难成体系地进行建设,课程的学时计划和标准考核与文化课之间都存在着你进我退的矛盾,另一方面消费教育由于成果的隐性原因,也难以得到学校的重视。

  (三)消费教育理论研究不深入

  目前,国内对中小学生的消费倾向虽然开始逐渐关注,很多地区对学生的消费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各种媒体报道也屡见不鲜,但是对中小学生消费教育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与深层次课程性论证的研究非常匮乏,总体来看,关于“中小学生消费教育”的相关研究和论述仍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有待进一步深化和系统化。

  二、消费活动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一)不正确的消费活动误导人生观的养成

  消费活动的实践基础性决定了其对消费主体的基础性影响作用。中小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各种社会与现象都会对孩子思想观念造成惯性介入,以至最终形成孩子的生命价值观,更会影响其道德情操的发展与生活习惯的养成。

  (二)不正确的消费活动影响身体的健康生长

  消费是一种双向活动,具有强烈的反作用性,消费行为与消费品都会对消费主体产生反作用力。中小学生各种错误的物质性与精神性消费极大地损害着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成长。由于分辨能力与自制能力弱等原因,各种垃圾食品、各种暴力游戏在中小学生的消费活动中大量存在,导致孩子们身体免疫力、骨骼生长、视力、精神状态等问题层出不穷。

  (三)不正确的消费活动扰乱正常的学习生活

  消费的势力逐渐深入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小学生的盲目消费与错误消费使其消费层次与消费结构错乱无序。中小学生的攀高消费与唯我消费心理已经渐渐形成一种隐性学习环境,赶潮流、追名牌使原本沉静的学生心理又喧嚣地躁动起来,正常的学习生活氛围变得开始混浊。消费结构的不合理性体现在偏重于享受型、物质型、贪瘾型几方面。

  三、对中小学生的消费教育策略选择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人生观

  中小学生消费教育与品德教育互助模式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到理论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是对中小学生消费问题的一种升华与扩大。消费教育是加强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有效途径。注重探寻消费观念培养与思想道德教育内在的联系与规律,结合大的教育环境,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消费教育与品德教育互助模式,建立中小学生消费教育的长久机制。

  (二)系统性培养中小学生理财能力,学做“社会人”

  在中小学进行消费教育,主要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意识,养成良好的消费行为,将学校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理论性、观念性问题与素质教育紧密衔接,形成孩子们的理财能力,提高其财商,使未来一代不仅具有独立的生活能力,而且具有科学的经济素养,为构建节约型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范文4

  【关键词】体育教育;大学生;体育消费

  1天津体育学院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探究的概览

  1.1大学生月平均体育消费额度调查分析

  在全民健身运动和奥运会的影响下,大部分大学生已经意识到体育消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出于经济原因大学生在体育消费方面整体上得不到满足。其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运动服装鞋帽之类的低级消费上。当被问到条件允许时是否会增加体育消费投入时,80.8%的同学表示会增加。可见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已十分强烈。其中,有66%的同学对其当前的体育消费状况并不满意。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观念的改变,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将发生巨大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学生对体育健身等方面会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1.1.2在现阶段由于大多数家庭的消费开支基本用于吃穿等物质生活上,这是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制约因素。

  1.1.3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价值取向将发生改变,具有多元化的趋势。

  1.2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调查分析

  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是多样化、多层次的。健身健美、消遣娱乐是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最主要动机,也反映了大学生对体育价值的认识。通过体育教育,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明确什么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如何进行科学锻炼身体等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健身意识,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达到具有科学体育素养的人。

  1.3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制约因素调查分析

  结合其他有关调查可以看出,场地缺乏、体育器材简陋和大学生缺少余暇时间,是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校体育活动开展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约35%)由于家庭经济制约了其体育消费。值得注意的是39.4%的同学把缺乏课外体育指导视为影响其体育锻炼的又一重要因素。这也是我国高校体育改革应该关注的问题。调查数据和国内相关方面的研究结果,可见全国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普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3.1经济基础对体育消费的影响。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家庭供给,消费承受力亦随着家庭的供给的变化而变化。

  1.3.2学习压力对体育消费的影响。随着学校扩招后,大量的学生进入高校深造,造成了学生毕业就业难的问题。

  1.3.3体育场地设施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现在学校学生人数大量增加,而学校场地数量有限,场馆数量不能满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造成学生参加运动的人数下降。

  1.3.4消费品价格与质量对体育消费影响。由于大学生掌握的资金有限,因而在消费中首先会考虑到价格,而质量也是他们不会忽略的一大要素。

  1.4大学生的体育消费途径。

  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包括以下几种途径类型的消费:①用于购买运动服装、鞋袜、小型体育用品及器材等的费用;②用于购买体育锻炼卡,参加各类体育培训班、俱乐部和租用体育场馆等的费用;③用于购买体育书刊、报纸、杂志、画报、音像品等的费用;目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大部分为福利性和低水平消费,这与大学生群体尚无稳定的收入,经济实力相对较差有关。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大学生体育消费也正在向多层次、多样化发展。尤其是在奥运会全民健身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体育消费观念也在不断改变。更多的学生现在开始愿意购买门票观看比赛,学习新兴的体育项目。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80.8%的学生愿意增加其在其在体育方面的消费。很大一部分学生愿意参加培训班或俱乐部,通过交流还发现女生比男生更愿意通过参加培训班或俱乐部,进行体育锻炼,并达到健美形体的目的。

  2结论

  2.1天津体育学院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精神娱乐、审美追求、社会交往等,男、女生在消费时间消费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其消费动机大致相同。

  2.2 天津体育学院大学生体育消费状况虽仍以实物型为主,但消费方式也正趋于多层次、多样化。

  2.3大部分学生对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体育选课制度等教育因素还存在不满。

  3建议:

  3.1增开体育理论课程,让学生了解必要的运动卫生保健知识,使学生学会自我卫生保健。

  3.2 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充分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他们自我锻炼的能力,是发展学生体育能力的重要条件。

  3.3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

  3.4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增加体育场馆器材的投入,合理安排体育活动时间,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

  3.5加强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3.6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优化体育选课制度。

  参考文献:

  [1]王莉华等: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及行为的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4.2

  [2]杜国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经济行为研究[J].体育科研2001.4

  [3]丁锋等:关于南京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6

  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范文5

  [关键词]城市青少年;体育消费;行为特征;建议

  前言

  体育消费目前已成为人们的时尚消费,在日常生活支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消费者是体育消费的主体,了解体育消费者的行为特点无疑是我们研究体育消费的立足点。体育消费者在购买体育商品的过程中,由于年龄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体育消费需求和体育消费欲望,形成不同的消费层次和结构写作论文。青少年是体育消费者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尤其是城市青少年是体育消费中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根据公安部门的统计标准,青少年的年龄界限定在13周岁至25周岁。它既包括一部分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也包括一部分19-25周岁的已成年人。不论是在个人消费方面、家庭消费、社会消费趋势的影响方面青少年群体都表现得相当积极。同时青少年作为未来消费的主流、未来消费的意愿领导者,他们的消费行为会影响到未来人们体育消费的走向,其参与体育消费的程度会影响我国体育人口的数量。本文试图通过对城市青少年的体育消费行为的研究,归纳出这一人群的体育消费特点,以此为有关部门指导青少年体育消费,提高其体育消费意识,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结构,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沈阳市13周岁至25周岁的青少年的体育消费行为。

  2.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笔者通过对沈阳初中、高中以及社会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关于体育消费行为进行的随机问卷调查,了解其体育消费的行为特征,同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青少年体育消费行为特点进行分析、总结。问卷共发放500份,回收365份,有效率为73%。调查结果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当代城市青少年体育消费方面共有的特点

  1.当代城市青少年视体育消费为时尚消费,把体育消费看成是现代生活方式的标志青少年向来是求新,求奇,走在时代前面的先锋,体育消费中的部分内容就是时尚的象征,首先在品牌概念盛行的今天,运动服装以它新型的款式,流畅的线条,丰富的色彩,强烈的现代意识,时代感和个性感更是吸引了不少青少年的眼球;其次运动项目也成为引领当今时尚消费的流行因素,无论足球、篮球这种传统项目,还是轮滑、单板、攀岩这种新兴项目都深受青少年的喜爱;最后,体育明星已成为当代青少年所崇拜的偶像,尤其雅典奥运会之后,刘翔、姚明等已经成为青少年眼中的明星,从而带动了追星一族的体育消费。

  2.当代城市青少年体育消费意识较强,消费观念超前,但尚未成熟。随着年龄的增长,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得到进一步强化

  青少年由于受年龄、社会阅历的制约,其体育消费观念虽已初步形成,却还不成熟,还没有形成“花钱买健康”的理念,只是停留在把体育当作游戏的意识层面上,觉得好玩、感兴趣才去消费,属于感性消费。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代城市青少年的体育消费观念比较超前。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人受传统自给自足经济的影响,形成了“量入为出,略有盈余”和“先攒钱,后消费”的消费理念;而当今的青少年是在改革开放的新经济政策下成长起来的,受西方的生活方式、观念、思想影响较大,有着“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消费观,这无疑是对中国千百年来消费观念的深刻变革,这就为青少年体育消费创造了首要条件。在进行青少年年均体育消费金额的调查中显示,几乎不花钱的占11.8%,50元以下的占23.6%,51-100元的占24.5%,101-200元的占22.6%,210-500元的占12.4%,501元以上的占5.1%。

  3.当代城市青少年体育消费结构与成年人的体育消费结构相比趋于均衡体育消费结构主要包括实务型消费、参与型消费和观赏型消费。总的来说,与成年人相比,当代城市青少年的体育消费结构趋于均衡,虽然实物型消费仍居主导地位,但比例逐渐下降,参与型和观赏型消费比例呈上升趋势,并且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体育消费结构调查结果显示,沈阳青少年体育实物型消费占总消费的54.8%,体育劳务消费占34.9%,观赏型消费占10.3%。青少年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使他们有着强烈的参与欲望;另外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尽管属于一种强制性的教育行为,但它却十分“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兴趣,从而促进了他们在课外的体育观赏型消费和参与型消费。

  4.由于年龄的原因,青少年体育消费具有自愿型和非自愿型兼有的特点。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愿型消费占主导地位由于青少年对体育知识了解程度低,选择范围较窄,加

  之其消费具有对父母的依赖性,他们在购买行为上一方面要求独立,另一方面又缺乏生活经验,缺乏一定的判断力,其购买心理与行为常形成矛盾。因此,笔者将青少年体育消费行为大体上分为自愿型体育消费和非自愿型体育消费。在被调查的对象中,自愿型的体育消费者人数占到总人数的56%,非自愿型的占到总人数的44%;自愿型的体育消费内容以体育用品为主,尤其是运动装备,非自愿型的体育消费以体育培训为主,主要是家长为了孩子的素质技能培养或升学等因素的考虑而为孩子选择的。

  笔者认为,自愿型体育消费是指青少年由于对某一体育项目或用品发自内心的喜爱甚至狂热而自觉地要求购买该体育商品。这种购买行为往往是由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决定的,城市青少年大多喜欢猎奇,追求新颖时尚,因此青少年对体育活动内容的品位需求远远高于成年人。首先,体育服装上要求款式新,追求名牌,他们常以拥有“名牌”而自豪。其次,运动项目上他们追求前沿的、刺激性强的项目,如轮滑、攀岩等代表时代潮流的项目容易被他们所接受,同时这些项目也体现了他们的年龄优势。第三,当代城市青少年大多是在校读书的学生,校园这个人群密集的地方容易形成相互攀比的行为,跟随性消费,炫耀性消费也比较严重,由于新潮前沿的体育运动是时尚的象征,多数青少年都有一定的虚荣心,因此体育消费也成为学生之间进行攀比的途径,从而引发了他们的体育消费。

  笔者认为,非自愿型体育消费是指并非出自青少年的意愿而从事的体育消费活动。这种消费活动主要是在家长的带领下完成的,受家长的体育观念的影响较大。有的家长希望孩子在体育方面有所发展,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在孩子的体育教育上投资,把孩子送到专业教练那里去训练;有的家长想让孩子掌握一门运动技能,就会给孩子报一些专项培训班;有的家长只想让孩子有健康的体魄,或是培养孩子的审美、良好的道德情操等,就会带着孩子去观看竞赛表演或是带着他们去参与各种体育运动,这些活动都带动了青少年的体育消费。虽然其中一部分青少年开始时可能是非自愿或被迫去参与或观看比赛,但后来可能发展成为自愿行为。不同年龄段、不同经历的青少年,在体育消费的状况以及消费观念、心理和消费结构是不同的。笔者将青少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析研究:

  1.在校初、高中学生体育消费特点

  首先,18周岁以下未成年的青少年一般都是在校中学生,他们当中一部分人进行体育锻炼是迫于升学的压力,高考时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可以加分,所以可以加分的体育项目容易受到重视,家长也愿意出钱培养孩子。其次,体育活动时间是保证体育消费的基础条件,由于中学生课业负担都很繁重,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比较少,因此中学生的课业或多或少的限制了他们的体育消费。据调查,由于课业繁重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占42.3%。再次,运动服装和运动鞋几乎成了中学生特别是男生的日常着装,这一点是任何年龄的群体都不具备的。最后,由于年龄的原因,特别是初中生的依赖性很强,他们进行体育锻炼时需要有人陪伴,据调查初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需要和同学在一起的占70.5%,排第一位,需要在老师指导下的占23.6%,排在第二位,而独自一人的只占5.9%。

  2.在校就读的大学生体育消费特点与上述初高中学生相比,在校大学生一般都在18周岁以上,他们的体育消费目的比较明确。除了满足健身要求,他们进行体育消费还可以满足社交、娱乐需求。其次,大学生学习负担较轻,主要以自学为主,因此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较多,为他们的体育消费创造了基础条件。第三,大学生一般都住校,受父母约束较少,比较自立,因此以自愿型消费为主。

  3.18周岁以上参加工作的城市青年体育消费特点由于受教育程度会在一定意义上限制着体育消费,因此有必要把城市青年分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和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城市青年,以区别他们在体育消费方面的差别。首先,受过高等教育的城市青年在进行体育消费的时候表现得更理性,更具科学性,他们在大学期间接受过系统的体育教育,了解运动方面的一些常识,因此他们大多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消费;而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城市青年易冲动,跟潮流,追时髦。其次,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体育消费意识较强,目的较明确,他们更清楚体育运动的益处,因此他们体育消费往往是主动消费,比如他们会有“我要去健身”这种主动思想;而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和流行元素的牵制,有一部分消费属于被动消费,比如有些青年人看身边的人去健身,会产生“我也去健身”这种被动思想。最后,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体育消费的文化色彩较浓,并且较善于计划,控制性较强。这一特点,也可以延伸至在校的大学生。

  三、建议

  1.指导青少年体育消费,应着重培养青少年的体育消费意识,指导其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结构,促进其自身的健康发展。在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与游戏现象越来越严重的今天,笔者认为体育应该是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出来的最好途径,科学合理的体育消费可以使青少年脱离庸俗低级趣味的生活方式,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体育消费可谓是一种积极的消费方式。

  2.培养在校青少年科学合理的体育消费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学校体育教育,可以在体育理论课中加一些关于体育消费常识的简介。体总网的一条报道标题为“学校体育迎来突破性发展体育消费平均397.42元”,可见学校体育在体育消费中的重要作用。

  3.对于那些离开校园走上工作岗位了的城市青年,则需要在他们日常生活中加以引导,如在大众媒体上穿插一些体育消费知识或在社区进行一些必要的宣传等,正确引导其体育消费。

  参考文献

  1载自黄志坚.谁是青年?———关于青年年龄界定的研究报告1(中国青少年研究网—专题研究报告2003),

  2曹可强.论居民体育消费的特征.《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1

  3张辉,罗建英.大学生体育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调查分析.《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3

  4刘峰.陕北城镇居民家庭体育消费现状调查与研究.《辽宁体育科技》,2005.1

  5周传志,冯奇荣.论家庭体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8,第3期

  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范文6

  关键词:休闲体育,回顾,瞻望

   

  前言: 1995年在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首脑会议通过的《行动纲领》提出“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改善和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休闲体育。这一世界性的潮流也已引起我国的重视,生活质量已被国家列为决策和发展的目标。,休闲体育。从改革开放的至今,人们对自己的健康越来越关心,注重身心健康、享受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成为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休闲体育逐渐成为社会生活消费热点。

  1我国休闲体育的回顾

  1.1相关学者的学术研究

  1983年,于光远先生针对我国体育研究的状况指出:“我国对体育竞赛是很重视的,但对体育之外的竞赛和游戏研究得很不够。”1994年,他进一步指出,玩是人类基本需求之一,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学术,要掌握玩的技术,要发展玩的艺术。80年代末期,我国有学者开始进行休闲研究。1992年王雅林等编著了《闲暇社会学》一书,从社会学角度对闲暇问题进行了研究;2001年,马惠娣发表了“休闲问题理论探究”一文,对休闲本质和休闲传统进行了探讨;2005年11月9日,马惠娣在“文化多样性与休闲发展”国际论坛上作了题为“文化多样性与中国人的休闲智慧”的报告,她认为休闲是一种生存的状态、一种生命的态度、一种精神的态度、一种价值观、一个民族的文化气质和智慧的体现,是“成为人”的过程,是展示文化多样性最大的舞台。[5]1.1我国休闲体育的分类

  1.1.1按运动项目分

  竞技类:如篮球、排球、足球、棒垒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游泳、健美操、技巧等。

  非竞技类:滑水、滑冰、滑雪、冲浪、雪橇、越野、登山、溜早冰、滑轮板、山地自行车、雪上摩托、划船、赛艇、帆板、水上摩托、冲浪、卡丁车、漂流、攀岩、跳伞、滑翔机、热气球、台球、壁球、保龄球、康乐球、高尔夫、门球、沙壶球、垂钓、蹦极、潜水等。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太极剑、气功、八段锦、五禽戏、划龙舟、踢毽球、跳绳等。

  1.1.2按观赏参与活动分

  观赏类:通过广播、电视以及到现场观看各种体育比赛、表演。

  参与类:亲身参与各种体育类休闲活动。,休闲体育。

  1.1.3按身心休闲部位分

  技巧类:各种竞技与非竞技运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等。

  益智类:类、电子竞技类、解谜类(包括文字类、魔方类、绳结类、迷环类等等)

  1.2改革开放后我国居民的生活变化

  1.2.1居民收入方面

  居民的休闲体育消费主要受其经济收入的影响。一般来说,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居民的生活水平。该系数越小,生活越富裕;越大,越贫困。“1978-1998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20年,农村居民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提高到1997年的1090.1元;非农业(城镇)居民纯收入水平由1978年的343.4元提高到1997年的5160.3元。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67.71%下降到1997年的55.05%;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由1981年的56.66%下降到1997年的46.41%。恩格尔系数的降低,表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有显著提高。也可以看出居民家庭消费正在从生存消费向发展消费和享受消费过渡。” [6]经济是进行一切消费活动的基础,所以也是发展休闲体育的重要条件。

  1.2.2余暇时间方面

  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了《北京人20年生活方式的变迁》,调查中发现“北京人其他休闲时间也增加了近1小时,大多是过去没有的项目。这说明与20年前相比,北京人的休闲活动出现了多元化趋势。,休闲体育。” [3]

  余暇时间是休闲的保障之一,现如今人们的余暇时间越来越多,对于休闲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这些说明了社会生产力的提升、社会的进步,人们在相对高效的完成工作的同时得到了比以前更为充分的休息时间,在得到物质回报的同时追求精神上的休闲。

  2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前景

  2.1与国外相比较

  在发达国家休闲已经成为重要的产业。目前,美国的休闲消费已达到280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其中以休闲体育为内容的体育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7]而在我国的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仍然存在着封建迷信、黄、赌、毒等不健康的娱乐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解放,这些不健康的社会行为都将被休闲体育及其它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所替代。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2.2中国特色的休闲体育

  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休闲体育起步较晚,休闲项目也相对较少。目前“贵族化”体育项目不符合我国群众的消费水平。体育场馆的主要消费对象目前以青少年群体为主,中年人进场馆娱乐健身,有一些为工作而进行的社交因素。[6]所以,那些简单、易组织的体育活动,往往是大众休闲体育的首选。,休闲体育。这种大基础、中低消费的体育休闲方式是我国体育休闲的特点。,休闲体育。

  3结论及建议

  3.1结论

  休闲体育的发展是和余暇时间、消费水平以及消费理念密不可分的,三者的关系是相互依赖共存的;而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内容,在进行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促进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达到社会整体向前进步的目的。所以只有在社会整体进步、生产力发达的条件下,人民的余暇时间才会更多,伴随着收入的增加,健康新鲜的休闲体育娱乐方式才能被人接受,消费理念自然也会提升,消费理念提升的同时也刺激消费水平的提高。

  3.2建议

  3.2.1大力发展休闲体育产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健康成为生活质量第一要素,体育锻炼已经成为大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开始为了休闲和健身的目的而自愿进行有货币支出的消费。目前,我国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期,休闲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潜力。

  3.2.2增加休闲体育娱乐项目

  休闲体育始终是发达国家在引领世界的潮流,我们要善于将一些新颖的休闲体育项目引入国内,“洋为己用”始终保持休闲体育的活性,与此同时还要保持和挖掘我国休闲体育文化的独特文化价值;培养亮点,打造精品;让休闲体育文化更多地进入教材和课堂;注重女性、老年人、少年儿童的休闲体育教育和研究;加强城市间的休闲体育文化交流与传播;结合不同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来规划和发展休闲体育文化;加强休闲体育文化与其他地域休闲文化的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1]百度,休闲.baike.baidu.com/view/6495.html?wtp=tt

  [2]东方网-文汇报,北京人20年生活方式的变迁.sina.com.cn

  [3]卢锋.休闲体育概念的辨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05)

  [4]谢雨航.休闲体育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8,(02)

  [5]陈永军.对我国居民休闲体育消费的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04)

  [6]吴贻刚.中外休闲体育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03)

  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范文7

  论文关键词:健身消费,消费水平,制约因素

  1引言

  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会带动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体育消费是顺应我国社会消费结构变化的规律。所以在新时期我们有必要对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进行相关的研究,从而更加合理地引导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健康发展。本文的研究旨在对乌鲁木齐市健身娱乐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引导作用,同时也是政府对该行业的宏观政策的一个比较有力的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乌鲁木齐市7区1县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辅以访谈、座谈和个案调查的方法。

  3研究结果与讨论

  3.1乌鲁木齐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特征

  3.1.1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行为与方式多样化

  通过对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者消费方式进行调查分析表明:乌鲁木齐市以个人消费形式参与体育健身娱乐消费占17.3%;家庭消费约23.1%。在“其他”一栏中约39.4%,统计分析主要是集中在公益性场所,不属于本文研究的范围。鉴于此,这对体育健身娱乐经营者而言应该是值得高度关注的课题。因为我们要通过促销的形式来占有更大范围的市场份额,那麽要求我们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市场锁定,这样我们的策略才是有的放矢,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达到利润的最大化。

  图1 乌鲁木齐市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方式统计图

  3.1.2体育健身娱乐消费在生活消费结构中的位置偏后性

  小康社会初期人们的收入安排还是侧重于吃、穿、住、医疗、储蓄几个方面,在所有消费中乌鲁木齐市体育健身娱乐消费仅排在第八的位置。但就现实而言还是比较可观的,因为我们和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经济实力还是在余暇时间都略逊一筹。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消费行为中,所消费的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之间的比例关系。享受消费是通过对各种享受资料的消费来实现的,它是保证人们生活消费更加舒适、愉悦、增进身心健康,获取美的享受和必要条件。不能忽视享受消费对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娱乐活动是维持个体身心健康社会和睦的必要条件之一。发展消费是通过对各种发展资料的消费来实现的,它是发展人的体力和智力,开发体力和智力资源的必要条件。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和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我国居民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即由过去基本上着眼于生存资料的消费转向高层次的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这一发展趋势必将导致人们消费结构的变更,消费层次出现新的飞跃。

  3.1.3闲暇时间资源短缺性

  闲暇时间是指工作、生理需要和家务以外完全供个人支配的自由时间。从整个世界范围的历史看,人们的休闲时间在不断地增加,社会每前进一步,人们的休闲时间就延长一次。据相关研究数据,在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1500年期间,工匠和手工业者们的出现,为人们省下了大约 17%的时间用于休闲。到 18 世纪 70 年代,原始的蒸汽机将人们休闲时间增加到 23%。20世纪90年代,电子化的动力机器提高了每一件工作的速度,从烧饭一直到交通,使得人们能将生活中41%的时间用于追求娱乐休闲。每周工作时间一直在持续地减少,从1700年左右的72小时到1859年的69.8小时,直到20世纪90年代的不到40小时。近些年,西方国家有些人在谈论30个小时周工作时间。24小时的周工作时间正在被争论,多种工作形式已经出现。那么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供人们自由支配的时间越多。乌鲁木齐市现阶段由于经济还不发达,供人们每天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主要集中在1~2小时和2~3小时两个时间段中。不同性别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这2个时间段中女性高达79%,男性为54%。3-4小时时间段中,男性15.2%,4-5小时男性占9.1%,而在这两个时间段中女性均为零。调查显示,女性闲暇时间更少,不同年龄段有其各自的特点:18岁以下44.4%集中在1-2小时。18-25岁有60%集中在2-3小时,这个年龄段也是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主力军。36-45岁、46-60岁这两个段在3-4小时分别高达17%和25%。高于其他年龄段,也可重点开发这个年龄段适合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项目。

  3.2乌鲁木齐市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制约因素

  3.2.1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乌鲁木齐市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制约因素

  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居民的收入水平和体育消费价格等方面,它对于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影响很重要。一般而言,国民收入水平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提高和改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资料价格也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资料的价格也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得到改善与提高,体育消费资料价格也会随着市场繁荣、产品丰富而降低或趋于合理,并被人们所接受。目前对于乌鲁木齐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而言,价格偏高,收入较少是影响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极重要的经济因素。由于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刚刚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初始时期,加上居民预期收支的不稳定性和企业经营商的急功近利、价格偏高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居民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积极性。

  3.2.2影响乌鲁木齐市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其他因素

  为分析哪些因素制约着乌市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水平,调查中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等多角度列出15种最为普遍的制约因素,请被调查者根据个人理解加以取舍并对所选项排序。调查显示:制约乌鲁木齐市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的因素是多元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支出是价格、收入、偏好、消费者信心、闲暇时间和消费环境等的函数。统计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居民的选项排序尽管不一致,但差异不大,较为集中的前五项排序分别是价格偏高(70.3%)、收入少(64.8%)、闲暇时间少(59.4%)、缺乏兴趣(22.8%)、无人指导(14.6%)。

  3结论

  3.1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特征: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行为与方式多样化、体育健身娱乐消费在生活消费结构中的位置偏后性、居民闲暇时间资源短缺性。

  3.2乌鲁木齐市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宏观制约因素: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积极性受整体经济发展的制约;居民体育体育健身娱乐消费受市场因素的制约;居民体育体育健身娱乐消费受多因素影响。总体表现出体育健身娱乐消费与环境的相依性。

  参考文献:

  [1 ]张贵敏.论健身娱乐消费需求[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30~33

  [ 2 ]胡小明.小康社会健身娱乐休闲娱乐理论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10)8 ~12

  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范文8

  关键词:大学生; 体育品牌偏好

  1.问题的提出

  据我国教育部官方网站统计:2009年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总数为28,265,025人,毕业生总计为626,189人。这一数据表明,大学生消费群体人数众多,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如今,绝大多数的体育运动品牌将目标市场定位为15-35岁推崇运动与时尚的年轻一族,大学生市场恰恰符合体育场产品的市场定位,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现实体育消费市场,同时又是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潜在消费市场和可能的意见领袖。随着体育品牌争相进入校园,大学生对体育品牌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逐步形成品牌偏好,并对最终形成品牌忠诚有很大影响。因此,研究大学生体育消费品牌偏好问题,对于体育品牌更好地认清并开拓大学市场提供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

  2.体育消费的界定

  汪秋俊(2008)指出,体育消费是指居民个人消费,主要是为满足居民个人生活和健身需要而耗费的体育物质产品、体育劳务产品和体育信息产品,根据其外在表现形式,可将其分为三类:体育实物消费--个人用于购买体育服装鞋帽以及运动器材等体育实物的消费;体育信息消费--为获得有关体育知识、信息而购买体育期刊、书报或为观看各种体育比赛、表演、展览等消费;体育劳务消费,也称参与型体育消费--人们购买各种与体育活动有关的体育消费资料的消费,如参加体育活动、健身训练、体育健康医疗等消费。本文所论述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相对狭义的内涵,即以体育鞋服、体育器械以及付费体育锻炼活动为主的实物消费。

  目前,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消费行为及影响因素方面,谢和书(2009)对大学生消费行为进行研究,认为大学生消费个性化明显,追求时尚新颖,强调美观名牌,购买时冲动性较强。陈文涛和桑青松(2009)指出,大学生消费普遍存在从众心理,且因性别、年级、生源等因素的不同,会对大学生从众消费的具体情况造成不同影响。汪秋俊(2008)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进行专门研究,认为大学生的消费理念、体育锻炼习惯、经济基础、体育设施等会对大学生体育消费造成明显影响。本文在参考学者们的研究结论的基础上进行问卷设计,从大学生体育消费角度研究体育品牌偏好,研究品牌偏好的形成机理,探讨影响大学生形成体育品牌偏好的因素。

  3. 品牌偏好研究框架的建立

       元明顺(2009)指出:"品牌偏好是指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喜好程度,往往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联系在一起,采取购买行动之前,大多数心中就已有了既定的品味及偏好"。他认为,消费者的偏好品牌包括最偏好品牌和次偏好品牌两种:最偏好品牌是消费者最喜欢的品牌,次偏好品牌往往是消费者喜欢的,在考虑购买预算或者性价比之后的选择。通常消费者进行购买决策时,如果购买品牌中存在最偏好品牌,往往首选的是最偏好品牌,但考虑购买预算或者性价比后,往往选择次偏好品牌而非最偏好品牌。最偏好品牌大多是比较知名的高价品牌,而次偏好品牌多半知名度较低,价格相对低廉。刁钢(2008)指出:消费者往往在购买商品时都会评价商品的价值结构,根据其自身认为重要的价值因素如质量、服务、品牌形象等因素进行评估,然后选择较高价值的商品,经反复购买和评估后,当消费者发现某一品牌在总体上优于其他品牌时,消费者会对该产品产生偏好,品牌偏好的形成一般都会经历:认知阶段、态度形成阶段和行为倾向阶段。而在品牌偏好的专门研究方面,张大亮与邢以群(2000年)提出了"品牌偏好指数"的概念:

       品牌偏好指数=品牌偏好度/品牌认知度

  其中:品牌偏好度是指某一市场中消费者对某种品牌的喜好程度,用实际调查中消费者总数中喜好这一品牌的消费者比重来表示。品牌认知度是指同一市场中消费者对该品牌的知晓程度,以实际调查中指导该品牌的消费者所占总数的比例来表示。通过调研统计,计算出具体品牌的偏好指数,可以清楚的反应其受欢迎程度,以此来粗略判断该品牌针对目标消费人群的宣传力度、品牌建设等是否存在缺陷。

  在采纳这些学者的相关理论基础上,本文所定义的品牌偏好是指在同一类商品中,消费者对某一个或者几个品牌具有更多的喜好并指定购买或者更加倾向于购买该品牌商品或服务的消费态度或行为,并根据喜好程度强弱对偏好品牌进行主次排序。品牌偏好的形成是一个过程,该过程继续强化或发展,最终形成品牌忠诚,从而使品牌长期稳定的发展。

      如前文所述,品牌偏好可能是一种态度--强烈的购买意愿,或者是一种购买行为--重复购买某个或几个相对固定的品牌。品牌偏好作为一种消费行为,是在对过去消费经验的总结评估之后,做出是否重复购买相同品牌的决策,品牌偏好的形成过程如图1所示:

  初次购买前的品牌偏好表现为强烈的购买意愿,主要会受到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口碑)、明星代言等因素影响;在初次购买评估结束后,会根据购买满意度等评估结果决定是否重复购买,如果重复购买则加强形成品牌偏好,产生重复购买的意愿和行为。同时,品牌偏好程度的不断加强,导致更多频次的重复购买行为,最终形成品牌忠诚。

  4.大学生体育品牌偏好分析

  4.1  样本描述分析

  由于华侨大学的综合性,其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城市与农村,同时还有较大部分的华侨学子,生活费水平也多种多样,进行随机抽样研究非常具有代表性,能基本代表华侨大学学生整体的体育消费状况。调查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160份,共5份废卷,问卷有效率为96.88%。

  华大学生的月均生活费主要集中在700-1100元之间,根据众数进行粗略估算,得知总体月均生活费水平为910.53元,处于较高水平线;体育品牌支出(购买运动鞋服、器械等)额度与月均生活费用的高低呈正相关关系;主要体育消费形式为购买运动鞋服,其次为运动饮料及付费体育锻炼(主要为付费游泳、租借场馆等);每学期体育品牌消费支出在273.12元,约为300元左右,即为一双普通运动鞋的价格加上一套运动服的价格;在接受 调查的学生中,94.2%的人能够清楚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重要或者非常重要),但是每周锻炼一次以上的有59%,而能坚持锻炼两次以上的仅有34%,对运动的态度会影响体育品牌消费的动机,而运动次数的多少则会一定程度影响到购买产品的频次;信息途径分析,大学生了解体育品牌及产品的信息通过的渠道,由高到低依次为:电视、网络,报刊和商店本身的影响几乎等同排在第三,说明了,以晋江运动用品企业掀起的广告为主的营销策略效果显著,其次,年轻人上网很受广告影响,这是个新发现,而商店本身对品牌的宣传效果正在日益升温。当然,部分学生还会通过专业的运动杂志报刊了解一些品牌及产品的详细信息,通过商店本身体验产品;调查显示,大学生购买运动产品最主要的地点(调查者60%选择)为求学城市中心的商店--品牌专卖店,即城市的核心商圈,其次,也有部分学生是从老家购买,而学校附近的超市、商场等地购买较少,网络购物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符合选购品的购买特点。

  4.2  品牌偏好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的两个研究维度如下:

  主体--消费者(大学生)自身因素,性别的差异、境内外差异、城市农村来源地的不同和年级的不同在品牌偏好方面有何差异?

  客体--体育品牌特性、文化内涵、平均价格水平、知名度、产品属性(质量、款式等)、明星代言人等,对大学生形成体育品牌偏好的影响程度如何。以下分别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各自的影响情况。

  4.2.1 主体因素在体育品牌偏好方面的差异

  主体因素--性别、生源、户口、年级方面的品牌偏好差异分析

  (1)有品牌偏好的男生比例67%远高于女生的比例31%,表明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形成品牌偏好。性别之所以对体育运动品牌偏好影响如此明显,主要因为男女生对于体育运动的态度和动机差别明显:男生认为体育运动锻炼"非常重要"的占比61.45%,而女生占比为36.11%;男生坚持每周锻炼至少2次的占比为74.7%,而女生仅有41.67%;运动动机及运动频率影响着男女生对运动鞋服、器械产品属性的要求,也影响着购买的频次和数量,而接触体育的频率影响着对体育产品的认知进而影响体育品牌偏好的形成。

  (2)境外生具有偏好品牌的比例远高于境内学生,主要原因在于:境外生平均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境内生平均水平,便具有更高的体育消费能力,更有能力实现体育品牌偏好;接触品牌差异:境内生偏好国外品牌的只有15%,境外生偏好国外品牌的高达70%。因为,境外生自小接触更多的是国际知名的体育运动品牌,而对国产品牌了解较少,偏好购买国外品牌已成为一种购买习惯。

  (3)城市学生品牌偏好比例高于农村学生,原因与境内外生的区别相似。城市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品牌,了解到更多的信息,其较高的购买力能够助其实现购买偏好品牌;而农村学生在大学之前接触的品牌有限,又因为经济能力的限制,只能从便宜购买,较少形成固定偏好品牌。

  (4)大一至大四,随着年级的升高,有偏好品牌的大学生人数在逐步增加,主要原因在于随年纪的增加,其购买体育运动品牌的经验逐渐丰富,收集评价品牌信息的能力增强,就会趋向选择适合自己购买能力且符合自己要求的品牌,并建立品牌偏好;另一方面,由于随年级的升高,大学生兼职挣钱的比例提升,消费能力提升促进对原有喜爱品牌的购买,提升购买偏好。

  4.2.2 客体因素在品牌偏好方面的差异分析

  将影响品牌偏好的客体(品牌)因素按照大学生注重的程度由高到低如图所示,对这些因素进行分类总结,可得出最主要的三个因素:品牌产品特性(质量、款式)、品牌传播(知名度、品牌专业性、时尚性、明星代言、口号理念等)和品牌价格。

  (1)产品属性影响品牌偏好

  产品作为体育品牌建设的基础,是消费者最终购买决策的依据,其属性对品牌偏好形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次调查发现,有品牌偏好的学生与无品牌偏好的比例为51%:49%,有体育品牌偏好的学生只是微弱多数,对于没有固定偏好品牌的学生来说,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只购买喜欢的产品而不论品牌",占比高达68.42%,说明了款式设计、耐用性和时尚型等是市场的普遍要求,尤其在体育运动产品高度同质化的情况下,体育品牌企业众多,但品牌价值不凸显,给消费者品牌记忆力均等化,所以,企业更应重视产品的设计,长期来看,在企业形象上多下工夫。

  (2)品牌传播影响品牌偏好

  在体育用品行业,品牌的知名度越高,往往意味着品牌影响力越高,品牌的专业性和科技性更高。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主要依靠广告、赞助赛事等宣传推广手段发挥作用,品牌知名度越高则意味着品牌被更多的人认知,首先就拥有了更大建立品牌偏好的基础。本调查显示,知名度高是排名第二的影响因素,而明星代言虽然选择的人不多,但却是企业建立知名度的一个成功的捷径。

  4.2.3  品牌偏好影响因素的案例分析

  由于消费水平和产品价格的双重影响,大学生在形成体育品牌偏好和最终决策购买过程中,存在差异。

  前文提及,消费者的偏好品牌包含最偏好品牌和次偏好品牌两种。而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总结发现,可以将最偏好品牌和次偏好品牌作如图二简化阐释:

   

  结合前文所述偏好形成过程可知,最偏好品牌实际上是一种未能实现的品牌偏好意愿,这种偏好程度在内心强烈的存在,但是由于消费能力和价格的原因不能实现最终购买,因而,为满足体育用品需求,转而购买符合当前实际消费能力的次偏好品牌。

  5.研究结论及建议

  为总结研究的结果,将图1和图3合并产生新的品牌偏好形成过程模型:

  并得出如下结论:

  1)有体育品牌偏好与无偏好的学生几乎相等,只是微弱多数,有品牌偏好的人男生多于女生,生活费高的多于生活费低的,高年级大于低年级。品牌偏好与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态度和生活费呈正相关关系;是否一步到位购买最偏好品牌,主要受个人消费能力的影响,一旦实现经济自由,则会一步到位购买最偏好品牌,否则更追求性价比,购买次偏好品牌。

  2)在对国际大品牌的偏好人群中,价格从来不是障碍。说明了品牌的力量,人们对品牌的的信任度超越一切。而对偏好的国内品牌,价格的衡量是首要因素,说明国内外品牌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差距甚大。

  3)无论有无品牌偏好,款式和质量是所有属性中最影响大学生购买的首要因素,尤其是在国内体育品牌众多,高度同质化的今天,款 式要求、时尚型、耐用性要求等等都对企业的设计力量提出了挑战。也说明企业要从数量型竞争到有价值的企业形象方面提升任重道远。

  4)除了传统的电视广告和体育频道对大学生形成品牌偏好影响外,大学生更多地接触网络等虚拟的休闲方式,网络和体育用品专卖店成为仅次于电视的影响品牌印象的媒介,企业应该更加重视利用。商店本身的影响力日益加大,影响大学生当即冲动购买。所以,企业应该更加重视终端服务及品牌价值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汪秋俊.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17).

  [2]谢和书. 把握大学生消费行为运用有效的营销策略[J].中国商贸,2009(17).

  [3]陈文涛,桑青松.大学生消费从众心理差异性调查研究[J].心理研究2009(01)

  [4]元明顺. 品牌偏好对消费者"后悔"的影响研究[J].商业时代,2009(03),

  [5]刁钢. 消费者购买行为对品牌偏好影响的多维博弈分析[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5):66-69.

  [6]张大亮与邢以群. 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模式及条件研究[J].经济论坛,2009(21).

  [7][美]韦恩·D.霍伊尔,德波拉·J.麦克伊尼斯.消费者行为(第四版)[M]. 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范文9

  一、 从“教育消费理论”角度出发对“女性考研群体” 进行分析

  (一)以追求文凭为目的的考研属于个人教育高消费的范畴

  教育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消费是一种文化消费、投资性消费、投资主体有基本要求的消费,是贯穿消费者一生的消费。但对于教育消费切忌不要盲目冲动,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育盲目性的消费心理表现最多的就是消费动机具有较强的社会性,更多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考研热”和盲目考研的行为都属于这种现象。追求文凭以加大自己在未来就业市场的砝码是许多女性考研的社会性考研动机之一,这时个人对于考研付出的一切教育消费都属于个人教育高消费。

  (二)“女性考研群体”是否能实现考研消费效用的最大化

  我们在购买一个商品的时候,尤其是昂贵商品的时候,一定要在对商品的性能有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购买,因为我们要把这种昂贵商品的效能最大化,以避免消费的浪费。从教育消费的效用来看,近期的效用表现为知识的获得,远期的效用表现为就业,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这一美好愿望。首先,在决定考研之前,你们要了解研究生教育是一种追求能力与潜力及综合素质更高层次培养的教育,而不是单纯获得文凭的教育。其次,在决定考研之后,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考研这种消费实现其效用的最大化。随着我国研究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未来的就业市场会有更大的挑战,女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是考查考研消费效用是否最大化的时候,我们积极倡导“理性教育消费行为”。

  二、从“入学选择理论”角度出发对“女性考研群体”进行分析

  在教育经济学理论中,“入学选择理论”把学生入学选择行为纳入微观经济学中消费者选择理论的一部分。我们把教育作为一种商品作进一步探讨,研究个人在教育项目中如何选择。因为入学选择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的特点,所以要坚持以下两项原则:首先,每个人吸收、理解和应用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时需要相应的能力。其次,在入学选择时应关注自己的实际需求情况。

  有些人为了考上研究生而不计专业,不计学校,不计地区。近几年,跨专业考研的队伍愈发壮大,许多考生不仅跨考相关专业,甚至还有人进行文理科间的“大转行”。例如,笔者身边不缺乏考几年换几个专业,结果都均无功而返的实际例子。

  对于“女性考研群体”来说,首先,是要认清形势,认清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而且目标一定是可行的,不要一味的追求当前的热门学科,要从长远出发,选择自己喜欢的并愿为之奋斗的专业。其次,要对考研的艰巨性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持之以恒,善始善终。再次,要有良好的身心素质。要注意张弛有度,在紧张中懂得放松自己,切不可搞疲劳战术,以身体为代价。

  三、从“人力资本理论”角度出发对“女性考研群体”进行分析

  研究生接受教育的成本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直接成本支出,主要是读研期间为接受研究生教育而花费的一切有形成本,诸如学杂费、教学设备使用折旧费、教师的工资等等。其二是间接成本支出,又叫研究生教育投资的机会成本,它包括的是研究生因在读研期间接受教育而放弃了直接从事其他经济活动的机会而损失的收入。研究生教育的收益就是研究生教育投资者接受研究生教育比不接受研究生教育所多得的收入。建议“女性考研群体”以自己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人力资本理论来估算自己的研究生教育收益。如果将来所创造的教育收益不明显,就说明研究生教育的收益率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又因为未来的就业市场是不可估计的,所以,提高研究生教育收益率或者是降低个人教育投资风险的唯一方法是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结论

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集锦9篇

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集锦9篇

The End 微信扫一扫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足球直播_足球免费在线高清直播_足球视频在线观看无插件-24直播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本文作者:admin本文链接:https://ebuytc.com/post/20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访客 访客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2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